人物名片:陶正明,男,江西九江人,中共党员,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生导师,现任浙江省农科院药用植物学科带头人、亚作所经济作物研究室主任,浙江省植物学会理事、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协会特邀理事、温州市中药材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入选浙江省151、温州市551、省农科院奔腾人才工程。
陶正明的初心
陶正明是浙江省农科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中药材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20多年,是省中药材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专家。也是驻文成县的科技特派员,先后担任文成县、青田县省中药材团队科技特派员首席专家。图片
陶正明(左2)指导中药材金银花种植基地
2011年3月,亚作所同科室下派文成县玉壶镇的省科技特派员李林老师即将退休,所领导动员陶正明去接替他的工作。当时陶正明很犹豫,担心去当科技特派员会影响自己的科研工作。所长的一番话打动了陶正明,他说:“这么多年你一直在文成从事中药材的科研和推广工作,对文成的中药材产业情况非常熟悉,而且李林老师之前的工作开展科技服务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相信你担任科技特派员一定能为科研成果的示范推广提供更好的平台。”于是,陶正明欣然接受了任务。
上任后,陶正明主动与当地科技部门和企业进行探讨,通过广泛调研,发现制约文成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规模、效益和品牌等方方面面,只有扩大种植规模、优化品种结构,才能更好地帮助文成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
陶正明(左2)
想好了就干!陶正明立即对接了浙江星坪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新增34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引进‘温郁金1号’等新品种,建立50亩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同时扩大中药材科技示范基地的规模,带动周边地区农户发展中药材产业。
玉壶镇角山村生态环境优良,中药材种植基础良好,非常适宜发展以中药养生为特色的生态农庄。2013年,陶正明帮助浙江星坪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建成温州第一家以中药养生为特色的农庄,打造的中药养生园,先后被评为省中医药生态旅游基地、温州市森林康养基地,并争创3A级景区,成功实现以产业振兴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全村致富。
从犹豫不决到扎根山区12年,陶正明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玉壶镇发展中药材产业,为欠发达地区农户开启了一扇扇致富之门。
一颗“爱心”一颗“用心”
陶正明走遍文成县田间地头,努力把科技送到群众手中。面对强台风、严重低温、高温干旱等极端灾害天气,陶正明提早预案、积极应对,用科技抗灾把农业减产和农民损失降到最低。
2020年抗击疫情期间,陶正明第一时间编写了《农业生产先进适用应对技术手册(新冠疫情防控急用)》“中药材春耕技术要点”,并将该手册通过微信发送给文成县相关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对中药材春耕生产进行技术指导。陶正明还多次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线上方式,指导文成县中药材种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让农户们安心、放心。
陶正明(左2)
在陶正明的帮扶下,玉壶镇中药材种植面积从300亩增加到7500亩,年产值从120万元增加到4800万元,玉壶镇角山村从产业薄弱村变成中药材产业特色村,中药旅游业得到蓬勃发展。在文成县建立了金银花、温郁金、黄栀子、浙贝母、铁皮石斛、黄精等中药材核心示范基地10个、面积3500亩,辐射推广15000亩、新增产值近亿元;累计技术帮扶企业50家、培训农民1500人次,实施科技项目22项,争取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农民年人均增收5000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真情实意的付出,让陶正明获得了“科技特派员15周年浙江省成绩突出科技特派员”“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温州市优秀科技特派员”“文成县最美科技特派员”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在此期间,陶正明的科研工作也收获满满:担任了省“十四五”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协作组副组长,被浙江农林大学聘为中药学研究生导师,主持省“十四五”中药材育种重大科技专项课题等等。
12年的科技服务工作让陶正明体会到了山区发展亟需科技、人才和信息,感受到了科技支撑的力量,更让山区群众看到了科技致富的力量。
作为一名农业科技人员,陶正明做到了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不断提升科研创新水平,为开展科技服务提供更多更新的技术和成果。而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陶正明将勇担“科技兴农、科技兴省”使命,始终怀揣对农业、农村、农民的“爱心”和对待科技服务工作的“真心”,把科技送到山区群众的手中,帮助山区百姓脱贫、致富,奔向共同富裕美好未来。
社会评价
文成县科技局原局长吴昌银:
陶正明老师工作积极主动,兢兢业业,锐意进取。他以实施科技项目为契机,经常深入基地进行调研指导,积极参与抗台救灾工作。陶老师当好科技参谋,帮助全县发展中药材产业、打造中药养生文化园,为农户发展中药材产业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充分肯定与一致认可。
角山村党支部副书记朱进洪:
自从陶老师到我们村担任科技特派员以来,村里的改变非常大,从无产业之村变成中药材产业特色村。陶老师带动了全村发展效益农业,解决了全村100多人就业,使村里户均增收6520元;帮助村企业走向规上企业,产值从800万元提高到2500万元,还帮助企业制订了企业标准。我们都很感谢他。